DMSO连续流迎来新突破
近日,微通道氧化萧辉团队通过发明专利的微通道独特设计,成功以批量验证的方式完美解决了硫醚氧化合成DMSO过程中的隐患,超出了客户的预期验收指标,包括:低温氧化、大通量、中控硫醚、双氧水剩余<0.5%、设备兼容不同浓度的双氧水的换热和传质。此技术将成为新的氧化连续流标杆。
DMSO与连续流的机遇
DMSO作为一种大吨位的常规溶剂,随着连续流技术的发展,有效解决氧化反应放热大、品控难、风险高等难题,连续流工艺有望取代传统的釜式工艺。目前国内市场上对DMSO的需求量巨大,预计2027年DMSO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.5亿元,连续流工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。


硫醚氧化釜式工艺特点
1、间歇反应时间长(约2小时),收率不高(90%-95%)
2、工艺风险大:反应体系压力高,放热量大,硫醚高毒性和低沸点。
DMSO连续流合成现状
传统板式微通道反应器无法有效处理5-15秒内快速氧化放热的问题,多数情况下解决方案:
(1)采用多点进料
(2)多套并联
反应温度达80°C,硫醚挥发和过氧化氢分解
连续流专业团队研究突破
中山致安工业连续流覆盖医药、新材料、农药,已经交付多套合计超10万m3/年的装置。
中山致安专业团队,萧辉和祝宝福博士,通过研究反应机理,充分利用3D打印微通道技术,实现等流场放大的效果。
在短期时间内,萧辉团队完成了多种浓度过氧化氢的最佳工艺开发。

3D打印微反应器的优势
1、内外双层夹套换热:有效解决了换热问题
2、实现了双氧水的一次进料,避免了多点进料带来的设备投资增加。
3、氧化反应温度比常规连续流工艺低10℃左右,进一步提高了反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。


氧化连续流专业团队

萧辉
氧化工艺技术负责人
拥有超过20年的工艺技术和生产车间工作经验,已为国内多家化工企业提供十余套工业化微通道连续流装置。
包含硝化、氧化、环化、酯化等工艺开发的成熟技术及经验

祝宝福
特聘顾问
201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,获得理学博士学位。研究方向包含超分子化合物设计及催化,
专注微通道合成机理研究,2023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(团体)。
祝博士主持科研课题
1、微通道技术在绿色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
2、壳寡糖智能水凝胶递药系统构建及PROTAC技术药物控释机理研究
3、药材种植、药材的深加工技术培训、推广与应用
4、高速列车用水性陶瓷树脂技术开发
5、复合季铵盐消毒液和植物消毒液产品开发
总结
连续流工艺在DMSO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广阔,通过专家团队的研究和先进技术的应用,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效率,降低风险,并满足市场对高品质溶剂的需求。
